煎饼店主两周内客户爆增三倍,靠的不是手艺而是这个!

煎饼店主两周内客户爆增三倍,靠的不是手艺而是这个!

凌晨三点半,闹钟准时划破寂静。老王躺在床上,眼皮沉得像灌了铅。楼下早点铺的卷闸门已经哗啦啦响了起来,那是同样辛苦的老李两口子开始蒸包子了。他用冷水抹了把脸,寒气激得他浑身一哆嗦,睡意却还在骨头缝里顽固地赖着。冬天的风,刮在脸上像小刀子,骑上那辆旧...

凌晨三点半,闹钟准时划破寂静。老王躺在床上,眼皮沉得像灌了铅。楼下早点铺的卷闸门已经哗啦啦响了起来,那是同样辛苦的老李两口子开始蒸包子了。他用冷水抹了把脸,寒气激得他浑身一哆嗦,睡意却还在骨头缝里顽固地赖着。冬天的风,刮在脸上像小刀子,骑上那辆旧三轮赶往批发市场时,老王心里就一个念头:啥时候是个头啊?这每天起得比鸡早,干得比驴累,钱袋子却好像永远装不进多少东西。

老王的小煎饼摊就在街角,位置看着还不赖。揉面、摊饼、打蛋、刷酱、裹薄脆,这一套动作他闭着眼睛都能完成,十几年了,熟得不能再熟。生意嘛,勉强过得去,像旁边写字楼的小年轻们,匆忙赶路时顺手买一个填肚子,基本就指望这个。

可钱呢?刨除掉面粉、鸡蛋、酱料、煤气费,还有那天天盯着他恨不得要收双份的摊位管理费,老王掰着手指头一算,每天站足十来个钟头,腰酸背痛不说,口袋里的净利薄得像他摊的煎饼边缘,脆得一碰就碎。有时候一阵风雨过来,街上行人稀少,他就只能对着冷锅冷灶干瞪眼发愁。

真正让老王心里咯噔一下的,是有一次他无意间听见两个熟客边走边聊。“老王煎饼是不错,就是得碰运气,我上次开会快迟到了,跑过去一看他还没出摊,急死我了,只能去便利店买个冷三明治对付。”这话像根小刺,扎进了老王心里。原来客人们不是不想吃,是怕白跑一趟!他那个破摊子,开不开门全看他老王几点能挣扎着爬起来,客人咋知道?全靠猜!

老王有个闺女,刚上大学,放假回家看他爸这么辛苦,心疼得不行。她掏出手机划拉了几下,给老王看:“爸,你看人家现在都这样弄!”屏幕上,是附近一个卖手工水饺的阿姨朋友圈。阿姨每天都发:“今日鲜肉白菜馅饺子已包好,五点半准时开锅!接受预订,下班顺路来拿不排队!”底下还能看到不少人留言“预订两份”、“帮我留一份韭菜鸡蛋的”。

闺女的话点醒了老王。“爸,你也试试用微信呗!让老主顾加你,你哪天出摊、啥时候收摊,提前发个圈说一下。谁要是着急上班,头天晚上跟你订好,你第二天直接给他备着,他来了拿了就走,一点不耽误事!这不比你干等着强?”

老王心动了,可这智能手机,对他来说就是个能接电话的板砖。闺女花了一个下午耐心教他:怎么建个群,怎么发朋友圈,怎么在群里接预订的单子。老王笨拙地戳着屏幕,学得满头汗,但他心里憋着一股劲,为了不再让客人失望,为了自己能稍微喘口气,为了这摊子能真正像个长久做下去的生意,而不是有一天算一天的苦熬。

老王新建的微信群名字朴实得不能再朴实:“老王煎饼果子,老地方等你”。他让闺女帮他写了张二维码的小纸片,贴在了摊车最显眼的地方。头几天,他鼓足勇气,对每一位来买煎饼的熟客都憨憨地笑着说一句:“那个…加个群呗?以后要啥饼、啥时候来,群里喊一声,我提前给您备好,来了拿了就走,省得您等!”

那些每天匆匆赶路的老主顾,看着老王诚恳又有点不好意思的样子,纷纷掏出手机扫码。几天下来,群里竟然也凑了小几十号人。

老王认真记着闺女的叮嘱。每天收摊回到家,即使累得浑身骨头像散了架,他也必定做两件事:

第一,把群里预订的单子,谁要几个饼、加几个蛋、要不要辣,一条条清楚记在本子上。

第二,在群里发一条消息:明早六点半,老地方准时开火!预订的兄弟姐们放心,您要的饼妥妥备好。

虽然只是简单的几个字,却像一颗定心丸。

没料到变化来得那么快。群里预订的客人越来越多,老王发现,自己不用再像过去那样,一早手忙脚乱地应对突然涌来的人流了。那些预订的饼,他可以在相对清闲的空档里,稳稳当当地摊好。客人来了,通常报个名字或手机尾号,老王立刻就能把用干净袋子装好的、热乎乎的煎饼递过去。整个过程往往只用十几秒,省去了客人等待的时间,更省去了老王在高峰期手忙脚乱可能出错的风险。

更让老王惊喜的是,群里像个小社区。有人夸他今天的薄脆特别香脆,有人建议酱料能不能稍微减点咸,老王都乐呵呵地回应。大家还在群里七嘴八舌地聊开了:隔壁楼的张老师分享老王煎饼配哪家的豆浆最搭;新搬来的小李问附近哪里配钥匙便宜又靠谱…老王这个小小的煎饼摊微信群,不知不觉成了这条街坊邻里互通有无的一个小角落。

短短两周,老王摊前每天排队的熟面孔不知不觉变了三倍。最关键的是,以前遇到刮风下雨他就心慌,现在群里提前预订的单子摆在那儿,他心里特别踏实。他开始琢磨,如何把这些预订的单子安排得更妥当。比如预订量特别大的日子,他凌晨揉面时就会多准备一些;根据预订情况,灵活调整薄脆的油炸时间,保证客人拿到手永远是最酥脆的口感。

他甚至开始尝试在群里做一点点小实验。比如周三下午,他在群里问:今儿下午要是下雨,咱老时间出摊大家方便不?方便的话我就在群里喊一声,或者您有固定需求直接留言?

结果好几个老主顾立刻回应“需要”、“下雨天更想来个热乎的”。

老王心里有底了,原本因为天气阴沉打算歇半天的心思也收了回去。果然,下午雨不大,靠着群里预订的十几单,稳稳当当开了张,一点没白费功夫。

老王依然每天凌晨三点挣扎着起床去进货,寒风里蹬着三轮。不一样的是,收摊后回到家中,他掏出那个记录着当天收入和预订明细的小本子时,脸上那份深深的疲惫里,终于揉进了一丝实实在在的安慰。他看着本子上虽然算不上暴富、但比以前明显厚实且稳定了不少的数字,心里头一次真切地感到了一种掌控感。小本生意挣大钱或许不是靠什么惊天动地的本事,能把每一份微小的努力串起来,稳稳接住那些热气腾腾的期待,踏踏实实走下去,日子才能越过越有底气。

老王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诀窍,不过是在方寸之地把煎熬变成了经营。他那张写着二维码的纸片,像一根细细的线,把一份份清晨的期待提前稳稳接住,也把那些曾经流失在寒风里的机会悄悄串了起来。

启动资金的门槛从来不是隔绝可能性的墙,而是在于我们是否能为顾客的问题找到答案。有时,撬动微小生意的杠杆,只需要一点笨拙的勇气和一种更有温度的连接方式。

0

站点公告

每日更新最新创业项目课程,目前终身VIP仅22元,免费下载全站资源!
没有账号?注册  忘记密码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