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闲鱼、转转、58同城等二手交易平台上,活跃着这样一群人:他们每天的主要工作,就是将来自废品回收站的电子垃圾上架转卖。在旁人眼中,他们衣着整齐,却终日与别人丢弃的废旧物品为伴。但很少人知道,那些被你视为废品的破旧电脑,在他们眼中却可能是宝藏。有时候,月入过万,就始于一根被丢弃的内存条。
一、写字楼和学校,是我的淘金圣地
20岁的杜明,第一次“捡垃圾”是在18岁,他从朋友手中以100元的价格,买下了一台无法开机但实际完好的2014年款台式电脑。
很多人都以为年轻一代天生懂电脑,其实大多数人只会用,不懂修。不是所有人都会自己排查故障,九成问题其实重装系统或拆机就能解决,正因为懂的人太少,电脑维修一直很赚钱。

很多人觉得电脑城水深,宁愿把问题电脑当废品卖,也不愿被坑。这,就是我的机会。
那台只是系统故障的电脑,被朋友当成废品出手。杜明清理外观后,将显示器、CPU、显卡、内存、硬盘等拆开,分别卖给了不同买家,净赚500元。
他感慨道,“原来钱可以这么好赚。根本不需要多深的知识。配件型号都在上面标着,上网一查便知价格。熟练之后,打开机箱看一眼,就大概知道能赚多少。”
杜明热衷于“捡垃圾”,甚至手绘了一张城市地图,详细标注了数十栋写字楼及其公司信息,背面还记录了哪些公司最近淘汰了旧电脑。
“只要不下雨,我就去‘扫楼’,一天跑三栋。提前跟保安打听好,哪层有公司刚换电脑,这时候上门,八成能收到货。”
成交并不轻松,买卖双方往往要经历几轮讨价还价。关键,在于谁更懂行。
杜明摸了摸特意留起来的胡子说道,“很多人只觉得‘外观新、能开机’就能卖高价。所以我常故作不耐烦:‘一口价200,不卖我走了’,这招很管用。”

能否开机、是否拆过机,是定价的重要依据。许多卖家喜欢拿购买年份说事,这时拆机指出配件实际年份就非常必要。能开机的话,用鲁大师等工具检测硬件信息,也是常用的砍价技巧。
成色好的整机,可以转卖给大学生。有问题的就拆配件挂闲鱼。这几年内存条利润最高,尤其是吃鸡这类游戏带火了高配需求。
据杜明观察,DDR2的1-2G内存出货率约65%,DDR3的3-4G约32%,8G以上则极少。利润,还是要看收购价。
二、内存和CPU最赚,显卡和主板多半是坏的
除了杜明这样的散户,这行里还有批量化、渠道化的“垃圾佬”,他们上下线关系复杂,各有独家货源与销路。
骆驼是废品收购站老板的儿子,凭借家中产业,成了这条链中的一员。
电脑里最值钱的主要有五样:内存条(包括坏的)、CPU、显卡(坏的也值钱)、硬盘(尤其是固态)、主板(坏主板也有人收)。内存和CPU利润最高,显卡和主板大多已损坏,硬盘赚不赚,要看有没有特殊渠道。

如今很多废品站提供上门回收服务,但定价主动权仍在收购方手中。到店来卖的,更好压价,没人愿意再把十几斤的旧电脑抱回去。
内存条因全球存储颗粒产量波动和游戏需求,利润颇高。CPU也一样,很多人只认i系列,其他型号常被低估。
“我收过学校一批旧电脑,CPU最后几乎是论斤称的!”骆驼颇为得意地说起自己5块钱收E3、15块收X4、主板白捡一张E5的经历。“CPU很难用坏,二手市场一直有需求。”
显卡和主板因易损,利润较低,但仍有销路。“我从网吧收过50多张主板,每张赚80元左右。”

骆驼的上家是一位码头老板,专门向东南亚出口国内电子废品,是这行里收入最高的一类人。
“好的配件我存着,每月一次批量出给他。坏的我自己挂闲鱼,总有些发烧友爱‘赌运气’,低价买回去折腾。”
最棘手的其实是硬盘。“很多人卖电脑前不清理数据,有时一块硬盘的价值不在硬件,而在里面的信息,甚至有人专收硬盘提取资料,比如个人信息、照片、游戏账号。美国不就有人从旧硬盘里找回7500个比特币吗?”
三、靠卖‘垃圾’,我一年攒了50万
互联网创业,往往是把传统行业以新形式在线上重做一遍。“捡垃圾”与自媒体结合,就是一个典型案例。
老K是一名视频创作者,在B站有30多万粉丝,YouTube上也有10多万关注,内容主打“电子垃圾”开箱。

最初纯粹是兴趣。贴吧有很多捡垃圾直播帖,但都是图文。发烧友就爱看这种,‘翻车’内容尤其受欢迎。‘5元包邮解君愁’、‘不亏’这些梗,都是垃圾佬圈传出来的。
老K喜欢捡垃圾,也爱分享过程。他没意识到,自己其实踩中了自媒体的风口。
开箱视频天然具有内容吸引力。老K早期视频也只是验货、评真假,但他很快意识到:得做深内容,才能留住人。
于是他越做越专业:从开箱、检测到装机、跑分,甚至测试二手硬件能否运行热门游戏。“80块的显卡居然能吃鸡!”这类视频让他迅速走红。
后来,他开始接广告,多是电子产品评测,报价至少2000元一期。再后来,手游、页游广告也找上门。他强调:“哪怕是广告,也要认真做内容。观众看得出来你是否真诚。”
如今,老K还开了一家网店,卖“垃圾佬”周边产品,收入也相当不错。
做这行的人越来越多,我只是动手早一点。靠卖‘垃圾’做视频,我一年存了差不多50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