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几年,我在杭州四季青服装市场附近待过一阵子。那地方是真热闹,大清早天没亮透,拉货的小三轮、扛着大包小包的批发商就挤满了巷子。市场里摊位密密麻麻,卖的东西大同小异,都是当季的流行款。
时间久了,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:有些摊主门前永远排着长队,老客带新客,忙得脚不沾地;有些摊位却冷冷清清,导购闲得凑在一起刷手机。
差别在哪?货其实差不多,地段也都挨着。
后来跟一个做了十几年批发的张老板熟了,他边打包边跟我唠:老弟,什么叫做生意先做人?我这一亩三分地,靠的就是不蒙人。次品就是次品,明明白白告诉你,该退就退,该换就换,不跟你玩虚的。你说,人家进货的跑那么远图啥?不就图个心里踏实吗!
这话糙,理是真不糙。他摊位上那络绎不绝的人流,就是这句话最好的注解。人家信他这个人,才敢闭着眼睛拿他的货。这道理,放哪儿都通。
我后来观察过不少做得久的街边小店,老板身上都有点相似的特质。比如我家楼下那个修了二十多年自行车的李师傅。他那铺子又小又旧,工具摊了一地,可找他的人特别多。为啥?他从不看人下菜碟。学生娃的车链子掉了,他顺手就给拧上,摆摆手不收钱;大爷的旧车闸不灵了,他明说这零件老化太厉害,换个便宜件也能凑合用,但撑不了多久,换贵的更值。他总替客人想着怎么划算、怎么耐用。
这种实诚劲儿,在如今这个快节奏、信息爆炸的时代,反而成了稀缺品,也成了最硬的招牌。你替他着想,他下次车坏了,绕路也愿意推到你这里来。
信任,就是这样一点点攒下来的。生意,自然也跟着来了。
反观那些只想捞快钱的,路往往越走越窄。前几年有个朋友做淘宝女装,刚开始势头不错。后来为了冲销量、拉排名,搞起了刷单,图片拍得美轮美奂,实物却差强人意。起初确实单量暴涨,但很快,退货率和差评也像雪片一样飞来。客服疲于应付,解释的话术越来越敷衍,甚至拉黑给差评的顾客。
结果呢?店铺评分一路暴跌,流量断崖式下滑,最后只能关店了事。他后来跟我叹气:太急了,光想着怎么把数据做漂亮,忘了人家收到货打开那一刻的感受。根基没打牢,楼盖得再快也得塌。
你看,无论是四季青里靠诚信立足的张老板,还是街角修车替人着想的李师傅,或者我那个急于求成最终失败的朋友,都指向同一个核心:生意场上的较量,表面是产品、价格、流量的比拼,深一层,是经营者做人做事的那份心在较量。这份心,就是你的根基。
老字号同仁堂有句古训叫修合无人见,存心有天知。做药的过程没人盯着看,但制药的人心里那杆秤,老天爷知道。这存心,就是做人的本分,也是生意的命脉。放到今天,就是你在处理一次不起眼的售后时是否敷衍了事,在没人监管时是否偷工减料。这些选择,最终都会回流到你的招牌上。
回到开头的四季青市场,那些真正做得长久、生意红火的摊位,秘诀往往不在天花乱坠的营销技巧,而在于摊主本人是否值得信赖,是否让人觉得舒服、放心。什么叫做生意先做人?这就是了。
生意做得久、做得稳的人,心里都明白一个朴素的道理:钱,是跟着人走的。你这个人立住了,让人信得过、愿意靠近,钱自然会流向你。这道理一点都不玄乎,它就藏在每一次真诚的报价里,藏在每一件实打实的货品里,藏在每一次说到做到的承诺里。